学习心得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学习心得网 >培训心得 >导航

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4-02-10

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在我们读完一本书,有自己的看法时,应该动笔将这些想法写成心得体会。写好心得体会可以锻炼我们的发散思维,让我们养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好习惯,出于您的需要,栏目小编为您提供“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请将此页面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

美术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参与了美术新课标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从中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美术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学习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理解。美术新课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分析其中的美学因素,启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表达更加自信和深入。

其次,美术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美术不仅仅是艺术品的欣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美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表达,通过丰富的素材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我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媒材,培养他们的审美品味和创造能力。学生们在不同的创作任务中,展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创意。他们的作品不仅令我钦佩,也给了我更多教学的动力。

再次,美术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批评能力。艺术批评能力是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的体现,也是评价一个艺术作品的标准。美术新课标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与批评、艺术史的学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批评能力。在我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不同时期和风格的艺术作品,分析其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发言,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们逐渐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达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他们的艺术批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最后,美术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艺术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创作实际的能力,也是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美术新课标通过创作任务和实践项目,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和表现能力。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学生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他们的艺术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和快乐。

美术新课标的实施,不仅仅是对美术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美术新课标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2

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个性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对于儿童还是成年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美术从一种仅在教育机构中学习的学科逐渐转变为一种普及到日常生活的艺术形式。近年来,新的美术课标出台,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进行美术培训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课标的变革对于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

首先,新课标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过去,美术教育主要注重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对于艺术和美的理解。新课标通过引入美术史和艺术欣赏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了解到艺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新课标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开展各种绘画实践和构思活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其次,新课标提倡亲身实践,注重过程的重要性。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往往重视结果,追求形式的完美,而忽视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思考。通过引入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和创造过程中的挑战。新课标提倡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灵感,从观察和实践中学习绘画技巧,强调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究。这种注重过程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新课标通过综合素材的选择和运用,促进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美术不再孤立存在,而是与科学、人文等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入不同领域的素材和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美术技巧。例如,在学习绘画静物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科学的光影原理,让学生了解光线的作用,从而更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状和质感。这种融合能够增加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新课标积极推崇个性化教育,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现能力,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通过反思传统教育中对于技法的过分追求,强调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审美和表现。教师在批评和指导中更加注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放飞自我。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表达能力。

总之,新课标的出台为美术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变革和发展机遇。通过注重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强调亲身实践和过程的重要性、促进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推崇个性化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艺术,培养创造力和表现能力。作为美术培训者,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的意义和价值,将更加积极地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美术培训。

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3

近年来,我国的美术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教育部对美术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作为一名在美术培训机构学习的学生,我深切感受到了新课标对于美术教育的积极影响。在此,我要分享我在美术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要求关注思维的培养,而非机械的技能训练。在过去的美术培训中,很多老师注重学生的绘画技巧,而对于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关注不够。但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表达艺术。在我接触到的新课标美术培训中,老师更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训练,我逐渐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对于生活和情感的诠释。

其次,新课标注重美术教育的人文关怀。在过去的美术培训中,很多老师注重学生的作品的细节和形式,却忽略了对于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然而,新课标强调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表达能力。在我参与的新课标美术培训中,老师们常常引导学生关注到周围的人文环境,通过绘画表达对于家乡风景、人物故事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训练,我逐渐学会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意识到美术与人文有着深刻的关联。

再次,新课标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在过去的美术教育中,很多学生只注重培养绘画技巧,缺乏对于其他学科的关注。然而,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美术与科学、数学、语言等学科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我参与的新课标美术培训中,老师们常常与我们交流化学对颜料产生的影响,数学对于构图比例的巧妙运用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我逐渐看到了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补关系,扩展了我的艺术视野。

再者,新课标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过去,美术教育过分强调纸上谈兵,缺乏实践训练。但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绘画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效。在我参与的新课标美术培训中,老师们会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进行户外写生等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艺术鉴赏能力,也提高了我的绘画技巧和观察力。同时,实践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意义。

总之,新课标对于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新课标的要求,美术培训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人文关怀、跨学科整合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改革使得学生不再是机械地练习技巧,而是通过绘画来表达思想和情感,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未来,我希望新课标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好的推广和深入研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受益于优质的美术教育。

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4

美术鉴赏教育教学法的研究,是新课标下各地区美术教育改革的主题。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就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示了一些与新课程想适应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也提供了不少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过程的线索。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对心得美术课程理念和目标很认同,但是自我感觉缺乏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未能较好的把握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描绘或制作,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取得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平衡,对学生提出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创作的要求,但示范过度,以致学生模仿范例,作品雷同,遏制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也有的老师采用放任式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却不指导或必要的示范,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基本的技法,创造能力同样难以得到发展。还有一些教师“喜欢用一个主题竞赛性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易投入,但比赛环节时间压力大,学生很难有时间和空间、理解、感受和表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有些不需要合作的内容却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降低了教学成效。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一直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美术新课程标准20xx版出台后,网上也陆续看到了一些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相比20xx年颁发的课标实验稿,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xx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修订体现了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若干年后,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学习了一些专家的观点后又通过教育局安排的美术新课标培训,更为清晰地认知和把握修订后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宏观定位与具体内容。让我理清了些思路。现具体实谈谈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科本位是基础。

课程性质是对整体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宏观把握,是理解美术课程标淮的关键所在。20xx年刚刚开始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的制定主要是基于对原有课程的反思,提出以往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脱离生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进入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变革。此次20xx版新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我觉得除了对原有内容的梳理和肯定外,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20xx年颁布的美术课标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这提高了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明确了美术学科的课程性质。但是,人文性质的宏观提法也导致了美术课程自身特征的模糊。20xx版的美术课标对课程性质给予了准确定位和深入阐述,对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人文性的认识更加清晰和丰满。20xx版美术课标修改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愈发凸显了其“视觉性”因素,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术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特点,即“物质材料的依赖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把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落到了实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美术课程的工具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这是因为,学科本体始终是理解美术教育的基础所在。

二、人文性质是出发点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一直的追求,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美术能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进行直接模仿,能形象的再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各种不同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美术通过可见、可触的具体形象,以静止、凝炼的画面和艺术造型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美丑属性和作者的审美意识,给观赏者以审美的认识、教育和感染的作用。美术与时代、社会、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以及阶级、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美术具有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人文性”依然是美术课程所要追求的初衷。新课标对此也做出了着重强调,提出“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可以看出美术课标立足于21世纪的视觉文化时代要求,一方面看到了以往美术课程丰富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看到了新世纪人才的视觉文化意识建构和创造力培养要求,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不是专业方式的学习,而是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的素质教育,是学生人生发展不可缺失的精神营养。美术学科的价值,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三、素质教育是关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醒、激发、鼓励”。两版新课标都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的重要性贯穿始终: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更应该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成功的美术教学除了对美术学科的教学价值外,还对学生的品格、素质、能力、习惯、思维、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润物无声给人是骨子里的东西,将伴随人的终身。

四、课程目标是导向。

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面貌,而课程面貌的具体呈现当然是课程内容。20xx版美术课标课程目标部分变动较大,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充实和调整了总目标的内容,首先强调了“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随后调整了目标表述的文本结构,总目标下面分述了四个学习领域的目标,而且在每个学习领域中对三维目标进行分解,内容也依据三个维度来设立,条理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全面。分目标由原来的表格式调整为文本表述,既避免了原目标中各个学段在同一学习领域中的目标重复,又使分目标的表述语言更精练。

课程内容的说明更简洁,各个学段的课程内容中有两个学习领域的变动比较大,一个是重新组织了“设计·应用”的内容。第二是增强了“欣赏·评述”的内容。除此之外,新课标将原来的“评价建议”调整为“评价要点”,内容不再以“是否”开头,这说明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只是肯定或否定的,而是更加全面。对于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表述更加明确,教师把握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时,可以将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对照,既考虑到教学对象不同年龄发展需求选择三维目标的侧重点,又不以偏概全脱离美术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这其实是对课程总目标的细化和丰富,是美术课程目标完整体系的一部分,从整体入手,然后分解阐述说明,最后在具体实施时回到整体把握。帮助美术教师深入地把握美术教学追求。

五、面向全体学生是核心。

20xx版新课明确指出标“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理念,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通过美术这一活动形式来发掘孩子们自身的潜能,培养孩子们敢于追求美、勇于创造美的精神。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这种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紧紧联系客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能力。因势利导、全面有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它不仅要求传授一般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把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素质和气质出发。进行灵活而具体的双边教学,才能因材施教,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艺术的探索精神,培养和发展具有个性特征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和探索中得以健康发展。成为具有终身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六、培养创新能力是重点。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美术教育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所以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断追求的目标。

七、体验性学习是手段。

从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旧两版课程标体验性学习是美术教学的主要方式。尤其是20xx 版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体验,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验,这样,就有机地创设了体验学习地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八、科学评价是保证。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在美术活动表现评价时,则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这又是美术课程标准中对教学评价精辟的阐述。

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新课标的学习为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美术教师做出了更为明确的教学指导,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其真正的精华在于教师要以丰厚的教学技能,出奇制胜的教学设想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叩开教育之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推动每一个学生终身美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5

美术课程是我从小就非常热爱的课程之一,作为一名美术严重不及格的学生,我一直想要通过更全面、更系统的教材来提升自己的水平。近年来,我也在不断关注新课改下的美术教材。今天,我要分享一下我对于美术新课标教材的心得体会。

一、 教材内容更加全面

相比于以前的美术教材,新课标的编写更加注重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强调了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和交流性的教学特点。每个单元都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美术。比如在初中阶段,每个单元都设有“背景知识”和“文化漫谈”的板块,让学生了解与美术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和创作能力,同时也让美术课程变得更有意义。

二、 课本文字更加清晰易懂

我记得以前的美术教材经常让我感到无从下手,因为文字过于冗杂,布局也不太好。但是新课标的美术教材更加注重文字和布局的规划,每个单元的知识点都可以清晰的分段阐述,让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与掌握,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每个章节结尾,都设有思考题等板块,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所学知识。

三、 技法教学更加实用

美术新课标教材不仅包含了美术知识,同时也非常注重技法和实践的教学。每一章的技法板块都有具体的图示和实践演练,让学生可以对技法有更清晰的认识并进行练习。而且,总体来说,美术教材的作品选材更注重实用性,也就是说,在掌握了相关的技法之后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将其用于实际创作中。这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四、 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加强

在新课标的美术教材中,各章节的内容虽然有关联,但在特定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每个单元都可以进行抽象扩展和具体运用,不同内容之间相互联系,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强化。这也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更好地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五、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美术新课标教材既注重基础的美术知识的教授,又让学生掌握了更加具体和实用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和探究当中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同时也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更好地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以上是我对于美术新课标教材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教材的学习,我相信我的美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更加坚定了我学习美术的信心。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当中,美术新课标教材会给我不断的启示和帮助。

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最新的美术新课标培训,该课标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课标给予我们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影响。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这次培训中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对美术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有限。新课标通过增加实践环节,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逐渐掌握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能力。在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如以故事情节为主线设计创作活动、将实物的观察与素描技法相结合等等。我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了我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明显提高,他们愿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

其次,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在过去,美术教学过于注重技法的训练和创作的结果,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而新课标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方面给予了更多的重视。艺术素养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更是指学生对艺术历史、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注和表达。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启发学生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这样的素养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塑造个性艺术表达风格。

再次,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但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常常被束缚和约束。新课标积极鼓励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创作中展示个性和想象力。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设计创作任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如何开展集体创作等。这些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在我的课堂上,我通过开展创作竞赛和创意展览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发展创造力的平台,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技法和表现形式的堆砌,更是充满个性和想象力的艺术作品。

最后,新课标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更是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新课标将美术教育与语言、科学、社会等学科进行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综合的学科素养。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新课标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和创新思维。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例如与语文结合开展文学绘画、与科学结合进行立体造型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总体来说,美术新课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和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养。我深感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培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也看到了学生在新课标下的进步和成长。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美术教师将能够更好地发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开创美术教育的新时代。

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7

美术课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造力培养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大。而随着美术新课标教材的推出,更多的学生开始接触到更加丰富、多样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在我使用美术新课标教材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新课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新课标教材内容广泛,充满活力,从传统绘画、陶瓷艺术到新媒体艺术,涵盖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课程设置合理,由浅入深,既注重基本绘画技巧训练,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例如,在学习素描时,教材布置了大量的实景写生任务,要求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观察物体的形状和色调,通过描绘来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这种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现力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艺术素养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其次,新课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新课标教材将创造力贯穿其中。无论是在绘画技巧的讲解中,还是在创作任务的设计中,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独特的创意。例如,在学习色彩运用的章节中,学生被鼓励通过实验和创作来发现和探索颜色的魅力,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这种通过创造力和想象力来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表达空间。

再次,新课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教材中的艺术作品选取广泛,包括了国内外的经典作品和当代艺术作品,以及学生自己的创作,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在学习艺术作品分析时,教材详细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和艺术家的思想,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在班级教学中,教师也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举办艺术展览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能力。

最后,新课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品味和审美素养。艺术品味和审美素养是人们对艺术的感知和评价能力,可以说是艺术教育的高级阶段。新课标教材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当代艺术的元素,并通过设计创新的艺术任务,培养学生的艺术品味和审美素养。例如,在学习立体造型时,教材设计了多种不同材料的创作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进行创作,发挥自己的艺术品味和审美素养。这种培养学生艺术品味和审美素养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感受艺术的美妙与独特。

总的来说,美术新课标教材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综合和全面的艺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艺术品味和审美素养,新课标教材为学生们打开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艺术世界,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妙,培养自己独特的艺术情感和审美享受。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和运用新课标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艺术教育。

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8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既有自身的独特性,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新课标的推出,为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旨在分享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美术新课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段:理念更新

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我相信,通过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由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导他们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第三段:方法改变

新课标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大部分是教师讲解,学生模仿。而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许多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去感知、理解和把握知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第四段:资源丰富

新课标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海量的美术资源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这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案例。在我的教学中,我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邀请一些专业的画家和美术家进行线上讲座和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触碰艺术大师的机会。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参观画展、美术馆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真实的艺术品,激发他们的艺术灵感。

第五段:成效反馈

新课标在实践中的成效也得到了一定的反馈。通过新课标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画出独具风格的作品。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用专业的术语来评价和解读作品。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互相激发创意。

总结

新课标的推出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开放、更灵活、更多样化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通过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综合素养。新课标的推行无疑将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艺术成长贡献力量。

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9

美术课是素质教育阶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使之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不仅有利于人的长远发展,同时也是功在千秋的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动手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形象表达感情性,对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感受力、记忆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重大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艺术冲动和最基本的造型的能力。

一、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要遵循人际关系的原则。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新课改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既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还要尊重每一个求知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平等、民主的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传授-接受式,课堂教学专制、僵化、始终以教师为中心,这样,即便教师付出很多的艰辛也是事倍功半,这种模式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发展的教育观来摆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习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以往,我们往往偏重于“填鸭式”教育,忽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去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花。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由于学校、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导致对美术课的忽视,使得有些美术教师在自身文化修养方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课堂上存在糊弄学生的情况。新课改之后,美术课地位的提高使得我们美术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严格起来,给教师的个性发展、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教师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为自身积累财富,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积累更多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美术新课标的推出为我们的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在学习和教授美术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改变和成果,下面是我对美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一、多元化的教材内容让学生更加开放和豁达

美术新课标的教材内容采取了多元化的模式,不再是传统的重视山水、人物、花鸟等画种,而是包括了当代多种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如动漫、数码艺术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具有现代感的艺术形式。这样的教材设计可以让学生从更广阔、更开放的视角去欣赏与感受艺术,让学生更加开放和豁达。

二、标准化的考试要求更加规范和公平

与过去相比,美术新课标在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上都进行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改革。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学生的优劣势,并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潜力。同时,对于考试的要求更加规范和公平,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更加具有突出性和挑战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和提升绘画技能,从而为进入美术学院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多元化的实践设计促进学生更全面的艺术背景

美术新课标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和落实,如更多的课余时间进行作品实践、设计活动、实地采风等,都是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体验艺术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体验,更全面地培养了学生对不同艺术领域的兴趣,打造更具备多面性和活力的学生背景。

四、互动性质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师生互动与沟通

美术新课标注重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审美情趣、发展态势,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营造多方位、多元化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在思路、认知和感性领域的互动与沟通。短短的时间内,我就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有效地激发出来,许多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体现。

五、创新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更好的教学成果

美术新课标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地使用了创新的教学方法,而非依托传统的口述教学。例如,个体化的教学方法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更多地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绘画技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深化与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绘画技能与艺术素养水平。

总之,美术新课标不仅仅是一个改变,更是一个推陈出新的新起点。在掌握新课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而学生可以从更广阔、更创新的角度去审视和发现艺术的美感和深度,开阔学生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

美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更多>